比亞迪的自動駕駛布局:不止是和百度合作
前幾天,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參加某頒獎活動,在接受專訪時他放了一個猛料:比亞迪在自己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之外,還和百度合作進行了無人駕駛研發,而且已經開始了兩三個月。 自動駕駛、無人駕駛這么火,但是大伙兒的注意力都放在谷歌以及各大國外整車廠身上,在這個領域比亞迪的存在感貌似很弱,不過聽了王傳福的話,恐怕以后沒人敢這么想了,而且他們還是和另一個非常有話題的公司——百度在合作。 不過,雖然這事聽起來突然,但是想想去年年底發生在百度無人駕駛事業部成立大會上的事,就不覺得奇怪了。當時,百度向包括王傳福、尹同躍在內的幾個人頒發了“百度自動駕駛顧問”證書,比亞迪也派人到場給百度站臺,按照王傳福的“合作開始于兩三個月之前”的說法,比亞迪和百度應該在去年十月份就勾搭上了。 其實,在車聯網領域,比亞迪和百度就早有合作。百度車聯網產品已經在比亞迪的量產車上面落地,比如 CarLife,MyCar 私有云服務等等。 王傳福稱,在一些特殊領域,比如出租車、大巴,可能特別迫切要無人駕駛,因為可以節省人工成本。而比亞迪和百度在一起,主要是為了高精度地圖。他說:“我們已在研究無人駕駛,原來是內部在做,但在研發無人駕駛過程中,需要很精密的地圖,沒有精密的地圖很難做好,而百度有這個優勢。因此,我們整車廠要和有地圖的這種廠家去合作,這樣可以使這項業務做得更好。” 就此消息,百度方面稱,現在還沒有在官方 PR 層面宣傳這件事,而且“合作”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,涉及不同的深度,目前和比亞迪的合作程度不方便透露。比亞迪的工程師說,目前沒有具體的方案,還在做系統配型。 其實,除了和百度的合作,比亞迪在自動駕駛這條路上,已經做了不少的嘗試。 比亞迪的“自動駕駛”之路 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,一是研發層面,一是產品層面。 先說研發。2013年初,比亞迪和北理工簽訂了合作協議,三個多月之后,他們就聯合研制出了線控自動駕駛實驗汽車。這輛測試車在速銳的基礎上進行開發,實現了車輛底盤部分的外部 CAN 總線控制,具體包括對于轉向、發動機、換擋以及儀表和燈光的控制。在下半年的全國無人駕駛車比賽里,這輛車得到了第一名。在它身上就已經使用了激光雷達。 2014年2月,比亞迪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訊研究院(I2R)達成了合作,共同進行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交通的研發。具體內容包括利用電子線控系統實現對車輛的剎車、轉向以及對其它汽車系統的操控等等。為什么是新加坡?事實上,這個地方雖然面積不大,但是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方面卻是走的比較快的。 按照比亞迪的部門劃分,2003 年成立的第十五事業部負責車載電子、車身電子、安全電子這三方面的研發和生產,自動駕駛的研發也應該主要由這個部門負責。 但是在產品層面,除了已經搭載在多款車型上的遙控功能,如果按照自動駕駛的發展層級來看,比亞迪目前還并沒有在任何車型上提供類似自適應巡航的配置,ADAS 配置也相對缺失。 自動駕駛功能的商業化 比亞迪的相關研發負責人在去年曾經表示過,雖然比亞迪自己供應零部件,在硬件整合方面有優勢,而且車子本身的電子化程度比較高,但是他們并不急于做無人駕駛,理由是, 第一,目前無人駕駛是法律所不允許的,第二,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協議來規范無人駕駛。 上面的表態和王傳福前兩天的說法多多少少有點自相矛盾。不過,考慮到王傳福崇尚技術的性格,相信比亞迪在自動駕駛方面已經做了很多的鋪墊,只是什么時候把它商業化的問題。可以理解為王傳福的表態是在“貼熱點”,但是作為一家民營企業,想必比亞迪一定會有相關的量產計劃。而王傳福的話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認為是一道“圣旨”。